韩国可疑加密货币活动激增,2025年案件数超3.6万起
韩国金融情报院(FIU)和关税厅(KCS)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8月期间,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s)累计提交了36,684份可疑交易报告(STRs)。
尽管统计周期尚未结束,该数字已超过2023年(16,076起)和2024年(19,658起)全年总和。
大部分被标记交易涉及名为"换气"(hwanchigi)的洗钱手法:将非法资金兑换为离岸加密货币,通过交易所回流韩国后提现为韩元。
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5年8月期间,涉及加密货币的犯罪涉案金额达9.56万亿韩元(约71亿美元),其中约90%与换气式操作有关。
相关阅读:首尔解除7年禁令,允许加密企业获得融资与税收优惠
稳定币成跨境犯罪核心工具
典型案例显示,某地下经纪商涉嫌通过数千笔交易,使用泰达币(USDT)在韩俄之间转移约571亿韩元(约4200万美元)。
由于稳定币(尤其是USDT)能更隐蔽地跨境转移大额资金,其滥用引发持续担忧。韩国计划出台更严格的数字资产服务监管规则(包括强化报告要求与监督机制)以遏制非法资金流动。
立法者呼吁强化监管协同
以议员陈成俊为代表的韩国立法者正推动加强执法力度、强化机构(FIU与关税厅)协作,并完善犯罪资金与非法跨境汇款追踪机制。
他表示:"关税厅、金融情报院等机构需建立系统性应对新型外汇犯罪的方案,同时采取追踪犯罪资金、阻断伪装汇款等有效打击措施。"
犯罪激增还是监测升级?
可疑交易报告的增长既可能反映非法加密活动增加,也表明监管监测能力正在提升。更多标记交易未必意味着犯罪率上升,而可能是监测效率提高。
由于韩国外汇汇款管制严格,"换气"行为长期存在——犯罪分子利用加密货币和稳定币规避监管,其操作主要钻离岸平台、外汇管制和稳定币转账等监管漏洞。
韩国拟议的严格监管政策符合全球趋势,多国政府正加强对稳定币和跨境加密支付的监管,防止其绕开传统金融体系。
相关阅读:韩国为加密初创铺红毯:税收新政同步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