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物态变化PPT教学课件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物态变化PPT教学课件下载,共36页。
物态变化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呈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温度很高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呈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
结合生活中冰的熔化过程,想一想,冰的熔化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会如何变化?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和假设
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实验
研究海波(硫代硫酸钠)和石蜡的熔化过程。参照图3.2-1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者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熔点和凝固点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冰、海波、各种金属。这类固体叫做晶体(crystal);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noncrystal)。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melting point)。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
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图甲),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solidifying point)。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图乙)。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是必须继续加热,熔化过程才能完成,这表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反过来,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放热,但是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也吸热或放热,但是温度改变。
课堂讲解
知识点1: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
1.固体的分类
根据是否有规则结构,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有自己规则的结构。
(2)晶体特点:①晶体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
②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不变;③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各种各样的晶体都有自己的规则结构。
(3)非晶体:它没有一定规则的外形,如玻璃、松香、石蜡等。它的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是相同的,叫“各向同性”。
(4)非晶体特点:它没有固定的熔点。
特别警示(1)自然界中的固体分为晶体与非晶体两大类。
(2)晶体有规则的结构,非晶体无规则结构。
2.熔化
定义: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1)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得出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特点。
(2)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海波、蜡、水、铁圈、火柴。
(3)实验结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也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断升高。
特别警示 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两者缺一不可)。
3.熔点
(1)定义: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熔点,例如:冰的熔点是0℃;海波的熔点是48℃;萘的熔点是80.5℃。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因此,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2)晶体与非晶体特点如图所示:
甲(晶体熔化图):温度先升高,再不变,最后再升高;物质状态由固态转成固液共存状态,最后再成液态;整个过程要吸收热量。例如:海波、冰、食盐等。
乙(非晶体熔化图):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要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例如:蜂蜡、松香、玻璃等。
(3)杂质和压强对晶体熔点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当晶体中含有杂质时,它的熔点会降低。晶体的熔点还受压强的影响,压强增大时,其熔点会降低。
知识点2:凝固与凝固放热的特点
1.定义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晶体与非晶体的凝固特征
(1)晶体的凝固特征
(2)非晶体的凝固特征
对非晶体物质而言,当物质降到某个温度后,液体开始变得粘稠,温度降得很低,液体的粘稠度越大,最终变成固体。在凝固过程中,对外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如图。
3.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例如:水的凝固点是0℃,冰的熔点也是0℃。
特别警示 同种物质的凝固与熔化是一对互逆的过程。
免责声明
该内容由本站网友收集、分享,版权归作者,如有侵权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请将他收藏并介绍给身边朋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www.pptxz.com/app/24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