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波动程度》数据的分析PPT免费课件(第1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波动程度》数据的分析PPT免费课件(第1课时),共22页。
学习目标
1.理解方差的概念及统计学意义.
2.会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
3.能够运用方差判断数据的波动程度,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新课导入
在统计学中,除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类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量以外,还有一类刻画数据波动(离散)程度的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方差. 本节我们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了解方差的统计意义并运用方差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
问题 农科院计划为某地选择合适的甜玉米种子.选择种子时,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是农科院所关心的问题.为了解甲、乙两种甜玉米种子的相关情况,农科院各用10块自然条件相同的试验田进行试验,得到各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 (单位:t) 如下表所示.
方差的意义
方差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即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
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如何使用计算器求方差?
使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可以求方差.操作时通常需要先按动有关键,使计算器进入统计状态,然后依次输入数据,最后按动求方差的功能键,计算器便会求出方差的值.
在利用方差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情况时,一定要先计算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一般说来,平均数可能反映数据的优劣程度,如果在平均数上已经能够区分几组数据的优劣,那么就不用再考虑方差的大小了.但在实际的习题中,往往都是平均值相同,那么此时就要考虑数据的方差情况了.由此可得到:在解决问题时,要先算平均数,当平均值不同时,择优选取;当平均数相同时,比较方差,选择波动较小的一组数据.
随堂练习
1.对于一组统计数据3,3,6,5,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众数是3 B.平均数是4
C.方差是1.6 D.中位数是6
2.设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x,方差为s2,若s2=0,则( )
A.x=0
B.x1+x2+…+xn=0
C.x1=x2=…=xn=0
D.x1=x2=…=xn
3.甲、乙两名射击手的100次测试的平均成绩都是9环,方差分别是0.8和0.35,则成绩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 (填“甲”或“乙”).
免责声明
该内容由本站网友收集、分享,版权归作者,如有侵权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请将他收藏并介绍给身边朋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www.pptxz.com/app/21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