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资源免费下载,包括安卓软件、手机游戏、学习资料、办公PPT模板等
首页> 课件PPT> 数学PPT课件> 《平均数的再认识》数据的分析和整理PPT免费课件

《平均数的再认识》数据的分析和整理PPT免费课件

内容介绍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数据的分析和整理PPT免费课件,共23页。

新知导入

1.下面是五年级(2)班六个小组植树情况的统计表。

求出这组数的平均数。

(12+10+8+15+10+11)÷6=11(棵)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下面是班上五位同学的身高(厘米)分别是:

142 143 138 134 148

下面哪个数可能是他们的平均身高?( )

A.134 B.141 C.148

平均身高不可能是最高和最低身高。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新知讲解

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车, 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m的儿童免费乘车。

你知道1.2m这个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吗?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调查了一些6岁儿童的身高,他们大多数身高不足1.2m。

可能是这些身高的平均数。

据统计,目前北京市6岁男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9.3cm,女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8.7cm。

6岁是学龄前儿童最大的。

以6岁儿童的平均身高代表免费乘车身高,保证了学龄前儿童大部分都低于这个数值。

平均数=所有数据之和÷数据的个数

课堂练习

有人说“王鹏身高1.56米,他淌过平均水深1.4米的小河,肯定没什么危险。”这样说对吗?

平均水深1.4米的小河,是说此河水的深度有的地方比1.4米浅,但有的地方会比1.4米深。

1.56米>1.4米,比1.4米深。

所以如果深的地方超过了1.56米,即超过了王鹏的身高,那么他过河就有危险。

课堂总结

我知道了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偏大或偏小)的影响。

我还理解了求平均数时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的道理。

图集
免责声明

该内容由本站网友收集、分享,版权归作者,如有侵权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请将他收藏并介绍给身边朋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www.pptxz.com/app/2140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