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PPT优秀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PPT优秀课件,共21页。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根据具体情景,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
2.并能根据关系式求值,初步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重点)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难点)
知识回顾
1.6个月宝宝一天的吃奶情况如下:每天吃x次奶,每次吃150ml,
每天吃奶总量大概在800ml——1000ml,则150ml和x分别是( )
A.常量,变量 B.变量,变量 C.常量,常量 D.变量,常量
2.“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地区一天中,______随 ______变化而变化,其中在这几个量中________是自变量,_________是因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主动引起变化的量叫做自变量,被动引起变化的量叫做因变量,始终没有变化的量叫做因常量
讲授新课
用关系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及求值
【例1】如图,△ABC底边BC上的高是6cm,当三角形的顶点C沿底边所在直线向点B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
(2)如果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cm),那么三角形的面积y (cm2)可以表示为_______.
(3)当底边长从 12 cm变化到 3 cm时,三角形的面积从______cm2变化到 ______cm2.
y=3x,表示了三角形底边长x 和面积y之间的关系;它是变量y随x变化的关系式。
1.含义:关系式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另一种方法。是指用含有两个变量及数学运算符号的等式来表示的方法;它是用来表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等式。
2.求值:利用关系式,我们可以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因变量的值。也可以根据任何一个因变量的值求出相应自变量的值。
关系式的基本特征是:(书写格式要求)
①等式的左边是因变量,等式的右边是关于自变量、常量的代数式
②等式中只含有自变量和因变量这两个变量,其他的量都是常量
③关系式最后结果要化简,一般不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总结升华
写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式常用的等量关系:
(1)利用常见几何图形公式:如图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体积公式等;
(2)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如行程问题中“路程=时间×速度”等;
(3)根据表格与图象中的信息列关系式
根据关系式求值:
(1)在分段关系式中,必须考虑自变量的范围,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任意取值
(2)关系式主要从“式”的角度揭示了两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因此,任意知道一个变量的值可以求另一个变量的值。
免责声明
该内容由本站网友收集、分享,版权归作者,如有侵权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请将他收藏并介绍给身边朋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www.pptxz.com/app/21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