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下载,共20页。
基础知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作者介绍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把孔子和他以“孔孟”并称。
疏通文意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深入探究
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二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条件及诸多的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 “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亦极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这篇短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论证中运用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严谨。
文章上部分运用举例论证,下部分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更加突出其论点。
免责声明
该内容由本站网友收集、分享,版权归作者,如有侵权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请将他收藏并介绍给身边朋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www.pptxz.com/app/19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