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PPT优秀课件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饮酒》PPT优秀课件下载,共23页。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生平经历。
2.读懂诗意,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
3.学习品析诗词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
作者生平
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时期,时局动荡不安,政治极端黑暗,儒家思想的教育,使他对统治者有过幻想,希望能通过出仕的途径,实现他“大济苍生”的宏愿。但是,在几次出仕的过程中,他逐步看穿了那个黑暗腐朽的社会和自己格格不入。他坚持自己的气节,不愿和统治者妥协,只有隐退田园,躬耕自乐。
他的人生经历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前,年少居家,饱读诗书,有过“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第二时期:29岁到41岁,时仕时隐,处在彷徨挣扎中;第三时期:42岁到62岁,他毅然归居田园,直至病故。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析读诗歌
如何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说明诗人所见所感,并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传神地表达诗人闲适、恬淡的生活状态。
“见”是无意中看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表现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惬意。
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轼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 ’,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苏轼认为,“见南山”表现的是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时,无意间一抬头,南山之景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恬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较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作‘望南山 ’,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免责声明
该内容由本站网友收集、分享,版权归作者,如有侵权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请将他收藏并介绍给身边朋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www.pptxz.com/app/19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