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PPT精品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PPT精品教学课件,共32页。
文体知识:关于词
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入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形成于唐而盛极于宋。它原本是配合燕(宴)乐的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文学样式。词初起时称“曲子”,后来称作“长短句”“诗余”等。词依长短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达240字)。一首词,只有一章的,称单调;有上下两阕的,称双调;有三段的,称三叠。
词有定阕
阕有定句
句有定字
作品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这时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这首词大概是毛泽东离开长沙时所作。
1925年8月毛泽东回到韶山养病, 并利用这段时间创办农民夜校, 组织农民协会, 还秘密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韶山支部。这些举动惊动了省城长沙。湖南省省长赵恒惕密派快兵赶赴韶山捉拿毛泽东。幸亏毛泽东老师的儿媳妇从朋友那里得到了消息, 毛泽东扮作乡下郎中, 被人用轿子抬出了韶山, 来到了他老师的儿子郭梓阁开的食品店, 军阀随后就追到了这里, 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 郭梓阁把毛泽东藏到店铺的夹壁里面。两天以后, 追兵撤走了, 毛泽东才从夹壁里面走出来, 马上一个人秘密地回到了长沙。
总结主旨
“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志向?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免责声明
该内容由本站网友收集、分享,版权归作者,如有侵权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请将他收藏并介绍给身边朋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www.pptxz.com/app/18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