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PPTXZ解意为:PPT下载的头字母
首页> 课件PPT> 语文PPT课件>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PPT教学课件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PPT教学课件

内容介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立在地球边上放号》PPT教学课件,共24页。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他的笔名沫若取自他家乡的两条河“沫水”和“若水”。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思想家.

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还在考古学和甲骨文的研究上有很大贡献。他少年时代接触了大量古典文学,喜欢屈原、李白、苏轼等人的诗,受到浪漫主义影响。

创作背景

“五四运动”的狂飙精神,震动了正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留学的郭沫若,给了他极大的精神鼓舞。同时,他还受到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影响,进入诗歌创作的爆发期。1919年9、10月间,他从日本回国,当轮船行驶在日本横滨海岸时,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胸中激情奔涌,创作了此诗。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洪涛”的象征意义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不久,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迅速席卷全国,就像洪涛在太平洋上滚滚而来,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诗人郭沫若。所以诗中所描绘的滚滚洪涛,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也是大工业生产的世界潮流的具体象征。

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起激情呼唤的巨人形象。也是五四时代被革命浪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形象。

明晰主旨

一方面,本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和壮丽;

另一方面,诗中的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飙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图集
免责声明

该内容由本站网友收集、分享,版权归作者,如有侵权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请将他收藏并介绍给身边朋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www.pptxz.com/app/1856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