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PPT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PPT优质课件,共26页。
教学目标
1.了解闻一多的生平及诗歌创作理论;
2.体会诗歌韵律,把握诗歌内容;
3.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体悟红烛的象征意义。
知人论世、扩充知识
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著有诗集《红烛》《死水》。
创作背景: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专心作画已初有成就。但对文学的深情,和寂寞的异国生活的思乡之情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开始产生出大量的爱国诗篇,诗人的第一部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1)反复。“红烛啊”贯穿全诗,局部复沓吟咏,形成节的排比,回环往复的形式使诗歌富于音乐美。
(2)拟人。诗中的红烛是诗人的对话对象,燃烧自己,只能伤心流泪,诗人经过不断地思考顿悟,劝慰红烛,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托物言志。诗人以物化的红烛表现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通过隐喻的笔法描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
《红烛》一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具有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红烛的精神是献身祖国的精神,这首诗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的心声,他赤诚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想要拯救世人的灵魂,红烛的形象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闪耀着诗人人格美的光辉。
总结全诗、升华主题
诗人开篇就将红烛与诗人之心相比,突出红烛这一意象,之后生发疑问,不断思索答案,经历伤心、流泪、痛苦、蜕变,仍然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最终,所有的痛苦绝望化为一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诗歌通过与红烛的对话,描绘诗人思索的心路历程,从侧面抒发诗人火热的爱国情感,凸现诗人献身祖国、敢于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免责声明
该内容由本站网友收集、分享,版权归作者,如有侵权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请将他收藏并介绍给身边朋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www.pptxz.com/app/18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