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免费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免费课件,共37页。
学习目标
1.解典故,理解典故含义和作者情感。
2.吟词作,感受这首词的豪放词风。
3.赏名句,领会作者爱国忧时的博大胸怀。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
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他曾参加抗金义军,后投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诚挚的爱国情怀。
背景展示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此时词人已66岁高龄。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权相韩侂胄起用。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准备发动北伐。而辛弃疾执政的镇江濒临抗战前线,他本以为此时能有所作为,可以积极备战练兵,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但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请简要回答。
本词的上片主要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怀想与仰慕,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宏伟志愿,同时又流露出一种“时不我与,英雄难觅”的隐伤之情。
下片讽刺了当朝者冒进轻敌的思想,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诗歌主旨
本词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孙、刘功业的赞扬、向往,对南宋统治者草率用兵和不思收复中原的讽刺、不满,表现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
免责声明
该内容由本站网友收集、分享,版权归作者,如有侵权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请将他收藏并介绍给身边朋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www.pptxz.com/app/18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