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下载,共29页。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一生思想学说的核心是“仁”,提倡“仁义”“礼乐”“德政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的思想。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等观点。晚年整理《诗》《书》,删修《春秋》。
梳理文本内容
1.快速阅读课文,同桌间梳理文本脉络。
开头至“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对曰”至“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至结尾
2.研读第二部分,分小组讨论,分析四个弟子各自的志向。
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
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
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
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3.研读第三部分,归纳分析孔子对弟子的志向的态度?
吾与点也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4.结合工具书和预习资料,分析孔子为什么赞同曾晳的志向?
明确:
(1)曾晳的志向内容:太平盛世图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是孔子的政治理想;
(2)曾晳的行为特点:曾晳舍瑟而作,一方面体现了孔子的礼乐思想,另一方面曾晳的洒脱、不愿为官,符合当时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现状;
(3)曾晳的志向中未提及治国,却高度概括出了孔子理想中礼乐治国后的社会特点,表现了孔子对大同世界的向往。
免责声明
该内容由本站网友收集、分享,版权归作者,如有侵权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请将他收藏并介绍给身边朋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www.pptxz.com/app/18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