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共48页。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厘清文章思路,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
3.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
走近作者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
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孟子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批评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第二部分(“抑王兴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王道”。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到篇末),孟子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中心思想
本文记录的是孟子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孟子用迂回曲折的方式,集中阐述了他的仁政思想,描绘了一幅“保民而王”的社会蓝图,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实行“王道”,“保民而王”。
艺术特色
1.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2.巧设比喻,说理生动。
3.句式整齐,气势充沛。
免责声明
该内容由本站网友收集、分享,版权归作者,如有侵权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请将他收藏并介绍给身边朋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www.pptxz.com/app/18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