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PPT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齐桓晋文之事》PPT下载,共29页。
时代背景
①争地以战,杀人盈野;整城以战,杀人盈城。
②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③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
齐桓晋文之事是什么事?
春秋五霸,成就霸业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晋文公定乱扶周,破楚救宋。两人皆是春秋时的霸主。
齐宣王想谈的就是霸道之事。但是,霸道与孟子所主张的王道是两个对立的,而且对方是君王,孟子在这种情形下要想向齐宣王推行他的“王道”思想是极其困难的。
齐宣王与孟子的谈话以“霸道”开端,而孟子以“臣未之闻也”一句巧妙地将话题转向 “王道”。
为什么孟子说齐宣王有不忍之心,就可以保民呢?
儒家的“仁爱”,不同于佛教的慈悲、墨家的兼爱、基督教的博爱,而是一种有等差的爱。
《孟子集注》:“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它,但谈不上仁爱;对于百姓,仁爱,但谈不上亲爱。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
“亲亲”才能推恩于民,即“仁民”,“仁民”才能推恩于物,即“爱物”。现在宣王既能“爱物”,那理应能够“仁民”,“仁民”就是“保民”的表现。
孟子的民本思想
农业时代的国家,人口是最重要的资源。人口越多,劳力越多,产品越多,税收越多,兵源越多,人才越多……农业时代的国家要发展就需要扩大人口,而扩大人口一般就两条路:等待人口自然繁衍,和掠夺别国人口。通过战争来扩大土地、掠夺人口的方式会使得天下各国陷入无限战争中,最终使得天下总人口下降。抢来的人口如果不善待他们,他们也无法安心生产、繁衍,反而可能会流亡到别的国家,或者成为本国的不稳定因素。
于是孟子提出了第三条路:以仁政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从而吸引外来人口。国君要爱百姓,要分土地给百姓,要不影响百姓生产。慢慢的别国的百姓就会主动来投奔,商人会主动来经商,人才会主动来做官。总之,国君不能只想着利己,不能肆意压迫、剥削、残害百姓,要把重视百姓,要把百姓的利益放心上,把百姓视为国家发展的根本。这就是著名的“民本思想”。
免责声明
该内容由本站网友收集、分享,版权归作者,如有侵权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请将他收藏并介绍给身边朋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www.pptxz.com/app/18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