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PPT课件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六国论》PPT课件下载,共32页。
作者简介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一说自号老泉,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二是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
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为了防范武将军权过重,严令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有什么好处?
明确:中心论点是开头第一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作者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不仅紧扣题目,明确了论题,而且便于后文驰骋文墨、自由论证,在结构上具有提挈下文、统摄全篇的主导作用。
本文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与中心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提出中心论点之后,作者又提出两个分论点:一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是针对直接赂秦的国家而言的,从正面解释由于贿赂秦国导致实力亏损,最终被消灭;二是“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是针对没有赂秦的国家而言的,从反面解释由于赂秦国家被消灭,没有赂秦的国家就失去了强援,结果也就不能独自保全。这两个分论点分别从“赂者”和“不赂者”两方面进一步阐释中心论点,使中心论点周密完备、无懈可击,在逻辑上站稳了脚。
本文的论证结构是什么?论证过程是怎么样的?
明确:论证结构是“引论——本论——结论”。本文第1段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并将这一论点分解为两个分论点,这是引论部分。第2、3段援引历史事实,论证中心论点,这是本论部分。其中第2段针对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论证,第3段则针对第二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论证。最后两段从相反角度提出假设,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同时点明写作目的,委婉讽谏北宋王朝以史为鉴,不要重蹈历史覆辙,这是结论部分。
免责声明
该内容由本站网友收集、分享,版权归作者,如有侵权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请将他收藏并介绍给身边朋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www.pptxz.com/app/18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