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和天空》PPT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树和天空》PPT教学课件,共26页。
树和天空
你见过在雨中行走的树吗?你看到过雪花在空中绽放吗?你对这个世界的想象,开始于什么时候?又在何时,停止了?也许,这种思考,本应贯穿我们的一生。今天,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思考,走近特朗斯特罗姆的《树和天空》。
学习目标
了解特朗斯特罗姆的生平及其创作风
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鉴赏诗歌选取的独特意象,以及诗歌的意境。
思考诗歌所探索的自然、人、生命等主题。
作者简介——特朗斯特罗姆
(1931—2015)
瑞典诗人,1954年出版第一本诗集《诗十七首》,引起瑞典诗坛轰动,成为50年代瑞典诗坛上的一件大事,成名后又陆续出版诗集《路上的秘密》(1958)、《完成一半的天堂》(1962)、《钟声与辙迹》(1966)、《在黑暗中观看》(1970)、《路径》(1973)等多卷,先后获得多种国际国内文学奖。2011年10月6日特朗斯特罗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主要探讨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死亡、历史和自然是其作品中常见的主题。
树和天空 写作背景
树和天 出自诗集 完成一半的天 。诗集 完成一半的天 发
表 19 年。 19 年 19 年期间,特朗斯特罗姆的事业被分为鲜明的
两部分:一面是心理医生,另一面则是年轻而富有名气的诗人。特朗斯特
罗姆所处的时代,虽然在他的近邻以至整个世界发生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事
情,但瑞典是一个中立国家,长期以来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平稳,人
们过着悠闲的 福利生 。他有足够的时间面对大自 — 波罗的海的
岛屿、落日、船帆,瑞典的车站、村庄、树林、雪橇等 — 沉思,因而
他的诗歌有着某种东方式的顿悟色彩,而意象的新奇,来自他的难度写作
理念和在艺术上不懈的努力。
作品简介
作者的自然观念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诗歌用平凡的意象展示神秘
性与生命力,描绘了一幅至幻至美的宇宙世界图
景。他诗中的世界图景有印记着北欧奇异怪美的
自然图景,也有工业文明入侵之下的工业图景,
还有在现代主义社会浪潮下的展现出来的社会图
景。在对每一个图景的描绘中,都体现着诗人面
对现代社会做出的深刻思考与抵抗救赎。藉由诗
歌,诗人试图做一个祛魅社会的“返魅者”。
阅读这首诗,完成框架图
初读感知
阅读这首诗,将框架图中①~③处 填写完整。
雨中 走动
①____________
树 雨停
②____________
静静地闪现
③____________
初读感知
树和天空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的身边
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就像果园里的黑鹂
雨停歇。树停住脚步
它在晴朗的夜晚挺拔地静闪
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着那瞬息
当雪花在空中绽开
初读感知
阅读这首诗,将框架图中①~③处 填写完整。
雨中 走动
汲取生命
①____________
树 雨停 停下脚步
②____________
静静地闪现
等待雪花
③____________
分析意象,理解内容
思考探究
《树和天空》一诗中,所选取的意象“树”“天空”“我们” ,有怎样的象征义?
树 天空 我们
“天空”是“树”(自然生
“树”是立足于大地 “我们”在这里代表人
物)和“我们”(人类)存在
同时又指向天空的最 类与自然等存在,“我
共同的家,代表着自然界。
隆重和充分的表示, 们”既是自然的旁观者
所有生物既在“天空”下积
是生命的主体,是积 和见证者,也是自然的
极地承受它的所有赐予和挑
极向上、蓬勃生长的
战,同时又对天空怀抱着最
生命的代表。
虔诚的爱、敬畏以及等待。
参与者和存在者,“我们”相互关爱与扶持着。
思考探究
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有什么特点?“我们”起什么作 用?
抒情主人公 抒情主人公是树
特 点 诗中的树有超越了人的自觉和主动性。在雨中,树在“
走动”“有急事”“汲取生命”;雨停后,树“停下脚
步”和“等待”,它有对生命自觉自为的争取与充盈。
我们“作用
“我们”在这里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见证人、陈述者,”是目睹了自然生命律动的一个记录员。
思考探究
诗的最后写树与“我们”都在等待“雪花在空中绽开”,那么, “雪花”在这里有什么寓意?
“雪花”在这里有着丰富的蕴涵。作为冬天的象征,它预示着寒冷,
然而它又恰恰突显生命的强大意志。另外,“雪花”也象征着一个洁
白澄净的纯美境界,一种超越了世俗功利、摆脱了欲望和俗物的牵绊、
万物融和无间、和谐共存的世界。
思考探究
这首诗的前后两节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 在内容上有怎样的关系?
第一节写“雨中走动”“匆匆走过”“有急事
”“汲取雨中的生命”的树,“倾洒的灰色”,
充满生命的搏击、忙碌、成长的感觉,营造出一
种动感十足的意境。
第二节写雨停树静,营造出一种朦胧、静谧的意
境,以静为特征。
思考探究
这首诗的前后两节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 在内容上有怎样的关系?
这首诗的前后两节有着层次与境界上的相承与递进。前者充溢着生命的
搏击与律动,代表着自然间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而当“雨停歇”,世
界便进入一种行动后的安宁、强力后的静谧。那曾因为“有急事”而“
匆匆走过”的躯体,也终于有了夜空下神圣而静穆的“挺拔”闪现。经
历过生命的奔波与成长,心中对未来又充满一种美好的期待。
分析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
《树和天空》想象奇特,意境朦胧,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树在这里被作为生命主体,取得了超越于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虽同处雨中,
但是“走动”“有急事”“汲取雨中的生命”“停下脚步”和“等待”的却
首先是树而不是人。“我们”在这里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见证人、陈述者
——一个同路人。而“我”(如果可以这样推测诗人的话)则更是仅仅作为
“我们”的一个代言人而已,仅仅是目睹了自然生命律动的一个记录员。
(然而这里并不是要走向另一个极端去重树轻人,只是因为自然只以其存在
表示自己,而人还有使用文字的能力)树在这里有行动(“走”)、有计划
(“有急事”)、有对生命自觉自为的争取与充盈。甚至还有着它的宗教般
的静观和对于未来一种唯美的期待。
艺术手法
《树和天空》这首诗最显著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拟人
作者将一切都拟人化了。树怎么会走动,怎么会停止
脚步?其实明明是人在走动,人在某一刻停住了脚步
这样写,就让整个林子披上了一层神秘的罩纱,一下
子,将夜雨中林子的寂静及一种看不见的生长(树木
在雨中汲取生命),都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诗题为“树和天空”,而“树”在诗中体现
的比较突出,“天空”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怎样联想和理解“树和天空”之间的关系?
深入探究
①诗中“树”这一意象是突出的,而“天空”其实也是无处不在的。除
了第二节末句中直接提及“天空”外,第一节中的“雨”“倾洒的灰色
”“果园”“黑鹂”、第二节中的“晴朗的夜晚”“静闪”等意象或词
语,都代表着“天空”的存在。其实,“树”本身就扎根大地而指向“
天空”。
②“树”和“天空之间的关系: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存在(人与自
然)与无限、永恒的关系。“树”是和“我们”一样的生命个体,代表
了人类与自然的存在,这种存在之间相互关爱与扶持,既在无限和永恒
的“天空”下积极地承受着它的所有赐予和挑战,同时又对天空怀抱着
最虔诚的爱、敬畏以及等待。
特朗斯特罗姆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他以
凝练、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
实”。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树和天空》这
首诗的“全新视角”,是诗人赋予树以人的思
想意识而采用了树的视角,还是诗人展开了新
奇的想象但仍然采用了自己的视角?
观点一:树的视角
想象诗人在雨中匆匆走过,看到一棵树,这棵树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他与树角色互换,把树想象成一个具有思想意识的人,诗人自己则成了
一棵在雨中“走动”“匆匆走过”“有急事”的树。树想到果园里有自
己的同类,黑鹂经常在自己身边歌唱或栖息。在树看来,白天在雨中“
匆匆走过”的那棵“树”,在雨停后的晴朗夜晚,也一定会像自己一样
“挺拔地静闪”,会和自己一样在经历了春、夏、秋三季的成长和成熟
之后等待雪花在空中绽开。这样以树的视角写更能激发人们思考人类与
自然、自然万物与宇宙空间、时光的流逝与空间的永恒等之间的关系。
观点二:诗人的视角
诗人在雨中匆匆走过,树成为他脑海中的意象。诗人认为人类可以“走动
”“匆匆走过”“有急事”“等待”,那么树也会有跟人一样的行为和思
想。在诗人自己的视角下,树扎根大地,指向天空,拓展了空间意境;树
经历春、夏、秋三季,等待“雪花在空中绽开”的冬天,就有了时间意境,
从而揭示了自然规律的永恒。树“汲取雨中的生命”,在晴朗的夜空“等
待”,这就有了生命成长的意蕴。所以,采用诗人自己的视角,树和天空
就将时间、空间、生命、成长、自然规律、宇宙的永恒存在等诸多因素容
纳进去,给人以灵动新奇的感受,拓展了诗歌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审美
张力,更有利于表达人类的思考。
主旨归纳
这首诗歌主要探讨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树与天空”的关
系,也就寓示着存在与无限、与永恒的关系。“我们”相互关
爱与扶持着,既在“天空”
同时又对“天空”怀抱着最
免责声明
该内容由本站网友收集、分享,版权归作者,如有侵权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请将他收藏并介绍给身边朋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www.pptxz.com/app/17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