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PPTXZ解意为:PPT下载的头字母
首页> 课件PPT> 语文PPT课件> 《离骚》PPT精品课件

《离骚》PPT精品课件

内容介绍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离骚》PPT精品课件,共76页。

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生平,学习掌握有关楚辞的 文学知识。

2.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提高初步 鉴赏、评价古诗的能力。

3.感知屈原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 的思想。

屈原(约前340—前278)

芈姓,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约公 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 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 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 以身殉国。

作品:《离骚》《天问》《九歌》(11篇)、 《九章》(9篇)《招魂》 ,共23篇。

《楚辞》与《离骚》

《楚辞》:西汉刘向辑录的战国时期楚国诗歌 总集。

楚辞:源于楚地的乐曲和民歌楚地的歌辞,“ 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汉 代人将这种别具风格的文体称之为“楚辞体”。 《离骚》:《楚辞》中的名篇,是屈原的代表 作。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 治抒情诗,也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遭受忧愁)

——《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

“离,别也;骚,愁也。”(离别的忧愁)

——《楚辞章句》(王逸)

“‘离骚 ’即‘劳商 ’,相当今语‘牢骚 ’”

——《楚辞论文集》(游国恩)

文学常识

1.楚辞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

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

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

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

歌总集。世人称“楚辞”为“骚体诗”,并与《诗经》并称“风

骚”。

文学常识

2.《离骚》

屈原的作品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离骚》《九章》等在流

放生活中写的政治抒怀诗;一类是以《九歌》为代表的祭歌和反

映诗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天问》。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首由诗人

自觉创作、独立完成的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也是中国古

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篇抒情诗。全诗370多句,近2500字 。 《离

骚》是诗人在遭第二次流放中,满怀“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

委屈,凝聚忧愤、感慨于笔端写成的。

初读离骚

1.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

“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

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

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

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

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

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

待下句补充。

2.每句二至四个节拍

诗句在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

化的特点,读来节奏谐和,音调抑扬,具有一种

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3.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地道的楚地方言

小结骚体特征:

一.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二.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

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

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

的一个鲜明标志。

再读离骚 理清文意

第一段

帝高阳之苗裔yì兮,朕皇考曰伯庸。 高阳:颛顼(zhuān xū),姬姓,高阳氏,黄帝 之孙,昌意之子,“五帝”之一。 之:助词,相当于“的”

苗裔:苗,初生的禾本植物。裔,衣服的末边。此 苗裔连用,喻指远代子孙。

朕:我。先秦时期“朕”字贵贱通用 皇考:对已故父亲的美称。皇:大。考:称已故的

父亲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远代子孙,我伟大的父亲叫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zōu兮,惟庚gēng寅yín吾以降。 摄提:太岁在寅时为摄提格。此指寅年。 贞:当,正当

孟陬:孟春正月,是寅月。陬:正月。 惟: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庚寅:指庚寅之日。古以干支相配来纪日。 降:降生 正当寅年的寅月寅日,我降生了。

皇览揆kuí余初度兮,肇zhào锡cì余以嘉名。名 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状语后置:肇以嘉名锡余

览揆:观察衡量。

初度:出生时的情况 肇:开始。 锡:通“赐”,赐给。 嘉:美好的 名:名词作动词,取名 字:名词作动词,取字 父亲观察我出生时的情况,开始赐给我美名。

给我起名叫正则啊,给我起表字叫灵均。

作者在《离骚》的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

①高贵的出身

是楚王同姓之臣,与楚王是同根,楚国是我的祖国, 爱国是我的本分,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②降生时刻的不凡

标明降生在一个特殊时刻,像是负有上苍的使命来 到人世,天降大任于斯人。

③被赐以美好的名字

被父亲寄予厚望,未来应该成就一番大业,应该是 楚国政治舞台上极其重要的人物。

第二段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chóng之以修能。

纷:盛多 内美:内在的美好品质。 重:形容词作动词,加。 修能:优秀的才能 我既有这盛多的内在美德啊,又加上美

好的才能。

扈hù江离与辟芷zhǐ兮,纫秋兰以为佩。 扈:楚方言,披挂

辟:同“僻”,僻静、幽静 以为:作为 纫:连缀、连接 披着幽香的江蓠和白芷啊,又编结秋兰

做为身上的佩饰。

汩yù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汩:水流很快的样子,此处用以形容时

光飞逝。

及:赶上

年岁:时光,时间 宾语前置:恐年岁

之不与吾

与:动词,等待

流年似水我好象将要赶不上啊,只怕岁 月不等待我。

朝搴qiān阰pí之木兰兮,夕揽lǎn洲之宿 莽。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搴:拔取 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揽:采摘 清晨去摘山坡上的木兰啊,黄昏去洲泽

拔经冬不凋的草。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忽:迅速

淹:滞,久留 代序:时序更替 日月飞快地运行不停留啊,春天和秋天依次替代。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惟:动词,想

美人:代指有才德、有作为的人。一说是屈原自指,

一说指楚怀王 迟暮:衰老

想到草木也有凋零的时候啊,便害怕美人也会衰老。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不:“何不”的省略 壮:把握壮年

弃秽:抛弃污秽的东西 度:法度,法则,准则 何不趁着壮年抛弃秽政啊,何不改变这种法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dǎo夫先路! 道:同“导”,引导

乘着骏马奔驰啊,来吧,我愿做向导在前开路。

思考探究

找出有内在含义的物象,说说诗人用他们分别比喻什么。

叙述诗人汲汲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抒发对君主、国家的忧虑表达报 国热情。

用各种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

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不是直抒情感想法,而用诗化的物象去表现内在的美。

《离骚》多用比喻象征的手法,请从诗中找出一些例子来, 分析它们各自的寓意。

各种香草:江离、辟芷、 比喻内在的

秋兰、木兰、宿莽

扈江离与辟芷、纫秋兰、

搴木兰、揽宿莽 美好品德

比喻修身养性 修身

美人 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治 国

乘骐骥 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屈原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把握时间,为楚王和国 家献身,一往无前。

第三段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太息:大声叹气。

淹涕:掩面流泪。 涕:流泪;哭泣

民生:人生 东汉·王逸:

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余虽好hào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

被动句:“替”含被动意味,“夕替” 意思是晚上被贬黜

修姱:美好

鞿羁:鞿:马口中的缰绳。羁:马络头。喻指束缚、约束 谇:进谏 替:废弃 我虽然崇尚美德啊又严于律己啊,但早上进献忠言晚上就被

废弃。

既替余以蕙纕xiāng兮,又申之以揽茝chǎi。 纕:佩带。

申:重复,加上

既因为我佩戴美蕙而贬黜我啊,又因为 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善:形容词作动词,崇尚

这也是我内心所向往的美德啊,即使死 上多次我也绝不悔恨。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灵修:有灵智远见的人。用以比喻国君。指楚怀王。 浩荡:荒唐 怨只怨君王荒唐糊涂啊,始终不理解我的良苦用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 众女:喻小人

蛾眉:喻自己的美德 谣诼:诽谤 众多美女嫉妒我的娇容丰姿啊,诽谤我好做淫荡之事。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miǎn规矩而改错。 工巧:善于取巧

偭:违背。 改:更改 错:同“措”,举措

时俗本来就适合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法度。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绳墨:比喻规矩或法度。 追曲:追随邪佞。 周容:迎合讨好。 度:准则。 他们背弃正道而追求邪曲啊,争相把苟合求容当做法度。

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忳、郁邑:忧苦烦闷的样子。 侘傺:失意的样子。 穷困:走投无路,不得志 忧愁、抑郁、烦恼我是这样失意啊,只有我在这时走投

无路。

宁溘kè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溘:忽然;突然

流亡:随流水消逝 宁愿立即死去变成游魂孤鬼啊,我也不忍做这些世俗小

人的丑恶之事。

鸷zhì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鸷鸟:喻诗人自己

群:名词作动词,聚合成群 前世:古时候 凶猛的鹰隼不与众鸟同群啊,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何方圜yuán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圜:同“圆”,圆形

周:合 方圜不能相合:比喻君子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 相:副词,互相 方和圆怎能互相配合啊,不同道的人怎能相安相处?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rǎng诟gòu。

屈:委屈 尤:责骂 攘:容忍 诟:耻辱

委屈压抑自己的情怀啊,忍受着责骂和侮辱。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伏:同“服”,保持 直:形容词作名词,正道 死:为动,为…而死 厚:形容词作动词,看重 保持清白为正义而死啊,本来就是前代圣贤所嘉许的。

诗人一生“好修姱以鞿羁”,却又“謇朝谇而夕替 ”,其中有哪三个原因?

原因一:君王荒唐、昏庸(“浩荡”“不察”) ;

原因二:小人诽谤、嫉妒(“众女”“谣诼”) ;

原因三:自己不愿同流合污(“好修”“未悔 ”)。

诗人因面对污浊、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忳郁 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爆发出的痛苦而 无奈的浩叹。然而即便如此,诗人依旧发出“宁溘

第四段

悔相xiàng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相道:观察、选择道路。相:察看,判断。 察:观察;仔细看。

延:长,久。延伫:久立。

悔恨选择道路没看清楚啊,我久久伫立准备往回返。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回:使动用法,使……回去,掉转 复路:回原路 及:趁着 掉转我的马头把车赶上原路啊,趁在迷途上还没走出太

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步:使动,使……缓行

焉:兼词,于彼,在那里。 让马儿在长满兰草的水边漫步啊,再奔向椒丘暂且在那儿

休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不入:不被接纳

离:同“罹”,遭受 初服:指出仕前的服饰,比喻原先的志向。 入仕为官不被接纳反遭指责啊,只好退身重整我当年的旧

衣。

制芰jì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cháng。

制:裁剪,制作

制芰荷、集芙蓉:比喻自己要保持芳洁 与美好。

裁制荷叶做上衣啊,缝制荷花做裙裳。

宾语前置:不知吾其亦已兮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没有人理解我也就算了吧,只要我的本 心确实高尚。

高余冠之岌jí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高:形容词作动词,加高

岌岌:高耸的样子

长:形容词作动词,加长

陆离:修长的样子 定语后置:高岌岌之余冠兮,长

陆离之余佩

高冠﹑长佩:比喻诗人

远大高尚的志向和品德。

加高我高高的高山冠啊,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芳:芳香 泽:润泽 唯:唯独 昭质:光明纯洁的本质。 亏:减损 芳草和美玉聚集我一身啊,只有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游目:放眼远眺

忽然回过头来纵目四望啊,我打算去周游天下四方。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芳菲菲:芳香浓烈。 弥:更加

章:同“彰”,明显 佩戴着五彩缤纷的佩饰啊,香气阵阵分外浓郁幽香。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好修:爱美,比喻修身养性。 常:准则。 人们都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美且作为准则。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虽:即使

被动句:“解”含被动意味,“ 体解”意思是被肢解

犹:还是

岂:副词,难道 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可以因

受挫折而改变!

诗人在第三段说“虽九死其犹未悔”,却 在第四段开头则“悔相道之不察”。请通过 “悔”,分析诗人此时的思想内容。 ①这里的“悔”根据课文内容不是真正 的后悔,而只是一种自我反省:是否是当初 没有看清道路,应该返回呢?作者这里并没 有否定自己的理想,并没有怀疑自己的追求, 而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忧疑、彷徨、苦苦思 索的诗人形象。

②作者由“悔”生“退”,“退”的目 的是“修吾初德”,是为了进一步加强自己 的道德修养,完善自己,“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长余佩”“佩 繁饰”,之后,作者不仅回到了“九死未悔 ”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 定,信仰更加明确。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让我们 看到一位百折不挠、宁死不屈的形象!

小结

东汉·王逸:“今若屈原,应贵贞之质, 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 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后彦之 英也。”

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 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 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 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三读离骚 品读其人

思考:

1)屈原是怎样一个人?(外貌、气质、品格等)

(2)身遭流放之难,屈原最担忧的却是什么?他是如何

面对流放困境的?

1.品读探究:“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 (1)内美,诗歌中屈原写了哪些内容呢?

“内美”,是指一种庄重自爱、忠君爱国,一种责任感、复

兴祖国的使命感。

出身高贵:“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降生祥瑞:“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1.品读探究:“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2)修,可理解为美好的(形容词),修饰、打扮、修

炼(动词)。如果作“修炼”解,那么,下文的诗歌中, 屈原作了哪些“才能”的“修炼”呢?

“修能”,是指修炼才能,修身养性;表明了屈原的人格追求。

品格高洁:“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

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体现自我:“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

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忠贞爱国:“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

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2品读探究

屈原是怎样一个人?(外貌、气质、品格等)

屈原其人:

出身高贵、降生祥瑞、名字美好、

品格高洁、体现自我、忠贞爱国。

3.作者如何抒发情感?

① 个人身世

出身高贵:“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降生祥瑞:“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名字美好:“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内美——担国家大任,义不容辞。 ②比兴:香草美人

《离骚》中多处写到了香草、美人,如课文中的“江离”“辟

芷”“秋兰”“木兰”“宿莽”“美人”。一般来说,“香草”象

征诗人的高洁,“美人”比喻自己或君主。这种艺术手法,就是比

兴。

③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4. 班固认为:“且君子道穷,命矣。”指责屈原不能明哲保

身,于是给他加上个“露才扬己,忿怼沉江”的罪名,首先

从政治上否定了屈原的斗争性。

而王逸则是针锋相对地指出:“今若屈原,应贵贞之质,

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

此诚绝世之行,后彦之英也。”

面对屈原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

回味诗风

《离骚》的思想内容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向往“前圣”治国君

明臣贤、君臣和谐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的具体治国方略。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贵族大

臣群起而攻,迫害屈原,但屈原仁不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苦苦追

求,《离骚》写他上天入地,寻求出路,就是他追求理想实现的

形象描绘。批判精神在于他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时,也

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 父亲死在这里 我也会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亚洲铜 亚洲铜

爱怀疑和爱飞翔的是鸟 淹没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 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

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亚洲铜 亚洲铜

看见了吗? 那两只白鸽子 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

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 穿上它吧 亚洲铜 亚洲铜

击鼓之后 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

人应有尊严的活在世界上,两千多年前的屈子的投江和两

千多年后的海子的卧轨,是多么的相似,有时候,用这种方式

告别世界不是弱者的行为,他们是唯美理想主义者,他们不能

学朝秦暮楚,他们不能学孔雀东南飞,他们坚信:有时站着的

死亡比躺着的生存更为可贵。余秋雨说,中国古代,一为文人,

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

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

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

镂人心,永不漫漶。

文章特色

1.深刻的现实内容与高度的浪漫主义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

《离骚》作为一首宏伟瑰丽、令人回肠荡气的政治抒情诗,

以大胆的想象、夸张和象征等手法,生动而曲折地反映了楚国

的现实斗争,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广忧愤和精神上的追

求。

2.语言特色 :以六字句为基本句式,加上虚字“兮”,参差变

化,舒展自如;双句押韵,节奏铿锵而活泼变化,抒情淋漓酣

畅,声情并茂;间以楚地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3.赋的运用

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又易于

接受。例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

淫。” 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比兴手法

王逸把《离骚》的意象体系分为三类:社会性的意象群,

自然界的意象群,神话界的意象群。课文中的意象体系多为第

一、二类,即主要以“香草美人”为喻(蕙, 茝 ,芰荷,芙蓉,

蛾眉等),表达自己高洁的胸怀、美好的心灵。

此外,屈原善于运用打比方来说理。

江 天 咽 问 万 千 语 声 吊 悲 斯 故 人 国

题目 :

1.今天的你,最想对千年的屈原表达些什么? 或

2.千古的屈原,可能会对今天的你说些什么?

2.《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德行高洁。“高余冠之

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至美至善。

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

墨”),主张举贤授能。

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

之多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

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

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

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

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五、四读《离骚》,品文章特色

1 、深刻的现实内容与高度的浪漫主义艺术形式的完

美结合

《离骚》作为一首宏伟瑰丽、令人回肠荡气的政治抒

情诗,以大胆的想象、夸张和象征等手法,生动而曲折地

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斗争,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广忧

愤和精神上的追求。

2、 语言特色

以六字句为基本句式,加上虚字“兮”,参差变化,

舒展自如;双句押韵,节奏铿锵而活泼变化,抒情淋漓酣

畅,声情并茂;间以楚地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3、 赋的运用

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又易

于接受。例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

善淫。” 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 比兴手法

王逸把《离骚》的意象体系分为三类:社会性的意象群,

自然界的意象群,神话界的意象群。课文中的意象体系多为第

一、二类,即主要以“香草美人”为喻(蕙, 茝 ,芰荷,芙

蓉,蛾眉等),表达自己高洁的胸怀、美好的心灵。

此外,屈原善于运用打比方来说理。

联读1

1.结合本课的两首诗歌思考《离骚》的比兴手法与《诗经 》的比兴手法有何不同,谈一谈你的观点。

· 参考示例:《离骚》继承了《诗经》开创的“比兴”传统,广泛运用了象征手 法。《离骚》中的比兴早已超越了《诗经》比兴个别事物的简单类比,而把比 兴手法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完成了从比兴到象征即从现实的艺术联想到超现

实的艺术想象的转变和飞跃。

· ꢀꢀ具体来说,《诗经》中的比往往比较简单,即“以彼物比此物”,即使复杂 如博喻,也不过是几个比喻的简单连缀;《诗经》中的兴往往在诗的开篇,“先 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对全诗起着标示主题、烘托气氛的作用。

· ꢀꢀ比兴手法最先在阐释《诗经》时运用,其运用篇幅相对较小,含义较单纯。 《离骚》在继承《诗经》的同时,在篇幅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在这首抒情诗 中,表现的是作者对理想的坚持和对楚国的热爱的强烈精神。

联读2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①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②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③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④!秋风肃肃晨风飔⑤,东方须臾高⑥知之!

[注]①问遗(wèi):馈赠。②绍缭:缠绕。③拉杂:折断,打碎。④妃呼豨(xī):叹息 声,或以为表声文字。⑤晨风飔(sī):晨风,鸟名,或以为雉;飔,急风。⑥高(hào): 同“皜”,白。

B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女子与所思之人天各一方,“乃”字透露出她内心的无奈与失落。

B.“用玉绍缭之”写女子精心装饰信物,反映了她对爱情既渴慕又犹豫的矛盾心理。 C.“拉杂”“摧烧”“扬”等一系列动词,形象地表现了女子在遭遇男子变心后的情感态度。 D.第三部分写女子回想起当初与情人幽会的情景,痴情难断,辗转思虑,彻夜不寐。

【小题2】本诗中的女主人公与《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在遭遇男子变心 之后有着不同的情感态度,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概括。

【小题2】本诗中的女主人公与《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在遭遇男子变心

之后有着不同的情感态度,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概括。

· 【小题2】《有所思》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

化:由气愤(拉杂、摧烧等动作)到伤感 (相思与君绝),再到最后的无奈(彻底未 眠);《诗经·氓》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先是怨恨(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后悲伤 (躬自悼矣),最终释然、决绝(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联读3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五十九(其五十二)

李 白 青春流惊湍,朱明①骤回薄②。 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 光风灭兰蕙,白露洒葵藿③。 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

[注]①朱明,夏天。②回薄,循环变化。③葵藿,野菜名。

D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两句,直抒胸臆,“流”和“骤”表现了时间流逝和季节变换之快。 B.诗中三四句,从“不忍”“何托”两个词可见诗人托物寄兴感叹人生的深意。 C.第五六句的意思是,夏雨过后,兰蕙在风中凋谢,葵藿在秋露中枯萎。 D.本诗语言质朴,寄寓了诗人热爱自然、珍惜自然、淡泊名利的思想。

【小题2】李白的这首《古风》明显地受到《离骚》的影响,请从表现手 法和思想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小题2】李白的这首《古风》明显地受到《离骚》的影响,

请从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 【小题2】①创作方法上明显地受到《离骚》中比兴手法

的影响。《古风》的前六句,写时序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 化,引出下文“美人不我期,草本日零落”的人生感概, 这是兴的手法的运用,其中“兴”中有“比”,以“美人 ”喻当世的君主,以“兰蕙”“葵藿”“草木”自比。

· ②思想上沿袭了《离骚》中的“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

其代序。惟草本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所表现的时不 我待、老之将至、怀才见弃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布置

1.熟读全诗,背诵第三段(学有余力者背诵全诗)

2.完成配套《高效作业2》

知 识 归 纳

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辟,同“僻”,僻静、幽静

来吾道夫先路 (__道__,__同__“__导__”_,__引__导___)

规矩而改错 (__错__,__同__“__措__”_,__举__措___)

何方圜之能周兮(__圜__,__同__“__圆__”_,__圆__形___)

伏清白以死直兮(__伏__,__同__“__服__”_,__保__持___)

进不入以离尤兮(__离__,__同__“__罹__”_,__遭__受___)

芳菲菲其弥章 (__章__,__同__“__彰__”_,__明__显___)

知识归纳

二、古今异义词

纫秋兰以为佩(古义:作为。今义:认为)

恐年岁之不吾与(古义:时光,时间。今义:①年纪;②年代,年头儿;③年成)

春与秋其代序[古义:时序更替。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多自有标题)]

恐美人之迟暮(古义:代指有才德、有作为的人。一说是屈原自指,一说指楚怀王。

今义:美貌的女子)

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荒唐。今义:①水势大;②形容广阔或壮大)

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义:善于取巧。今义:细致,精巧(多用于工艺品或诗文、书画)]

知识归纳

偭规矩而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引中为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随流水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

开家乡或祖国)

自前世而固然(古义:古时候。今义:迷信指人生的前一辈子)

高余冠之岌岌兮(古义:高耸的样子。今义:①形容山势高耸;②形容十

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长余佩之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

知识归纳

三、一词多义

之帝高阳之苗裔兮(助词,相当于“的”)

又重之以修能(音节助词,不译)

与扈江离与辟芷兮(连词,和)

恐年岁之不吾与(动词,等待)

惟庚寅吾以降(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连词,表示让步关系) 惟 虽

惟草木之零落兮(动词,想) 虽九死其犹未悔(连词,表示假设关系)

肇锡余以嘉名(介词,拿) 夫孰异道而相安(副词,互相) 以 相

乘骐骥以驰骋兮(连词,表顺承关系) 悔相道之不察兮(动词,观察)

知识归纳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名词作动词,取名)

字余曰灵均(名词作动词,取字)

纫秋兰以为佩(名词作动词,连缀、连接)

朝搴阰之木兰兮(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夕揽洲之宿莽(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名词作动词,喻指束缚、约束)

知识归纳

(2)形容词的活用

亦余心之所善兮(形容词作动词,崇尚,追求)

伏清白以死直兮(形容词作名词,正道)

固前圣之所厚(形容词作动词,看重)

高余冠之岌岌兮(形容词作动词,加高)

长余佩之陆离(形容词作动词,加长)

(3)动词的活用

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回朕车以复路兮(使动用法,掉转)

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用法,使…缓行)

忽反顾以游目兮(使动用法,使游)

知识归纳

五、句式积累

(1)被动句

謇朝谇而夕替(“替”含被动意味,“夕替”意思是晚上被贬黜)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解”含被动意味,“体解”意思是被肢解)

(2)倒装句

肇锡余以嘉名(状语后置,即“以嘉名锡余”)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状语后置,即“既以蕙纕体余兮,又以揽茝申之”)

恐年岁之不吾与(宾语前置,即“恐年岁之不与吾”)

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即“不知吾其亦已兮”)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即“高岌岌之余冠兮,长陆离之余佩”)

图集
免责声明

该内容由本站网友收集、分享,版权归作者,如有侵权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请将他收藏并介绍给身边朋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www.pptxz.com/app/1756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