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PPT精品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蜀道难》PPT精品课件,共24页。
课 文 导 读
1.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父亲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青年时漫游全国,天宝初年进住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就遭贬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病逝于当涂县令李阳冰家。李白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但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蔑视权贵,但也有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乐府诗约占1/4,其代表作为《蜀道难》《梁父吟》 等,代表了其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有《李太白集》留世。
课 文 导 读
2.作品背景
这首诗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31)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此古题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课 文 导 读
3.文体常识
乐府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
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
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
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
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
“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
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
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
作品。
预 习 检 测
1.注音
yī xū xī fú náo
mén shēn yīnɡ chán
tuān huī pīnɡ
hè zhēnɡ rónɡ wéi
shǔ zī jiē
n
拼音小贴士
巧设语境记字音
设置一个语境,将多音字的不同义项及不同读音
集中在这一语境中,能让多音字串联起来,方便记忆。
如:“单(dān)位里的单(Shàn)爷爷经常给我们讲单
(chán)于的故事”,把“单”字的三个读音联系语境
轻松地记下来;又如:“朴(pǔ)实的朴(Piáo)大爷拿
了一把朴(pō)刀”等。
预 习 检 测
2.通假字
匪 非 不是
预 习 检 测
3.一词多义
副词,尚且
动词,崇尚,尊重
副词,还
形容词,高
副词,危险
形容词,端正
形容词作名词,屋脊
预 习 检 测
动词,距离
动词,离开
形容词,过去的
动词,除掉,去掉
助词,表感叹,啊
第一个“乎”,介词,在;第二个“乎 ”,介词,比
形容词词尾,不译
预 习 检 测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滚动
名词作状语,向西
预 习 检 测
5.古今异义
指时间久远
预 习 检 测
6.分析句式类型
(1)难于上青天
状__语__后__置__句__,__状__语__“_于__上__青__天__”_后__置__,__于_ _上__青__天_ 难
(2)但见悲鸟号古木
省_略__句__,__“_古__木__”_前__省__介__词__“_于__”_,__但__见__悲__鸟__号__(于__)_古_ 木
探 究与点 拨
1.精读探究
(1)开头四句极言蜀道之难有什么作用?
答:开头四句,不直接写蜀道,而是连用浸透强烈感
情的咏叹词和夸张性的比喻,突出蜀道高峻危险,比
登天还难,主要是为全诗定下雄放豪迈的基调。
探 究 与点 拨
(2)“但见悲鸟号古木……悲空山”这几句,运用了怎
样的表现手法?
答:这四句描绘了洪荒丛林中悲鸟的号鸣和月夜子
规的啼叫,增添了旅人的悲凉孤独之感,也更让人感
到蜀道之难确实难于上青天。这里用自然环境气氛烘
托人的主观感受,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
手法。
探 究 与点 拨
(3)“连峰去天不盈尺……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
好在哪里?
答: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
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
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前文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
生畏,此处山川的险更令人惊心动魄。
探 究 与点 拨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
匪亲,化为狼与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政治远见?
答:诗人从蜀道的艰险想到了它在军事上的重要位置,并
由此又想到了“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的可能发生的
祸患。诗人对当时潜在着的军阀割据严重危机的担心,表
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政治远见以及他对国家命运和人民
安全的深刻的忧虑,从而给这个歌颂雄伟奇险山川的诗篇
增添了一种发人深思的严肃的思想内容。从后来的安史之
乱来看,这正是诗人的远见所在。
探 究 与点 拨
(5)诗中三次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
次的含意有什么变化?其作用是什么?
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作为全诗主线,在全诗
中重复了三次,不断开拓诗歌的意境,感叹一次比一次
强烈,反复渲染,并逐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作用: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
_奠__定__雄__放__的__感__情__基__调__。__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强调主
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结尾一句,叹蜀中之要,照应
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探 究与点 拨
2.写法赏析
(1)将神话传说、想象和艺术夸张融为一体。
神话传说、想象和艺术夸张三者相辅相成,生动描
绘出了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和它阴森深邃的气氛,有力地
突出了蜀道的艰难高峻和难以攀登的可畏可叹,还为蜀道
涂抹上一层古朴凄凉、离奇迷幻的色彩,创造出博大的艺
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
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
形象。
探 究 与点 拨
(2)语言形式变化多端。
诗歌句式以七言句为主,又间杂了三、四、五、六、
八言等句式,变化频频,灵活多样;语言或匀称对偶,或
散漫舒展,或精炼凝重,或通俗轻快,摆脱了一般诗歌中
节奏统一、板滞的现象,造成了参差错落、变化有致的美
感和韵味。诗歌句式和语言的这种特色,正是李白豪放不
羁的飘逸个性的体现。
免责声明
该内容由本站网友收集、分享,版权归作者,如有侵权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请将他收藏并介绍给身边朋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www.pptxz.com/app/17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