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PPT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蜀相》PPT课件,共16页。
学习目标 :
1、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意蕴美。
2、理解杜甫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3、掌握诗歌借景抒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知人论世
现实主义 杜甫,我国古代伟大的 诗人。
他有积极的入世思想:
再使风俗淳。
“致君尧舜上 , ”
一览众山小。
他坚信: “会当凌绝顶, ”
他饱经忧患,感受到贫富对立,民不聊生:
路有冻死骨
“朱门酒肉臭, 。”
他心怀天下: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安得广厦千万间, ”
知人论世
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如“三吏”“三别”,他的诗被
诗史
誉为“ ”。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沉郁顿挫
他的诗风 。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他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谨:
语不惊人死不休
“为人性僻耽佳句, 。”
他创作成就辉煌:“
光焰万丈长
李杜文章在, 。”
诗圣
他被誉为“ ”。
写作背景
《蜀相》是作者避乱成都拜谒诸葛 亮庙时所作。“安史之乱”尚未平息, 唐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杜甫流落蜀地,生活贫困,无论 国事、家事都使他陷入苦闷之中。 到成都之后,他追慕诸葛亮,并且
诸葛武侯祠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
这首诗便是其中的一首。
预习检测
找寻叙写诸葛亮生平事迹的诗句,并说明概括性地历数了诸葛 亮的哪些生平事迹?
u三顾——三顾茅庐,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
u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
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u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
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
u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u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
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
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自主思考
诗歌开篇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柏树有高大茂密、威严庄重的特点。
作者不直接写武侯祠而先写祠堂柏树,
其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
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
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诗人对诸葛
亮的崇敬之情 。
合作探究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颔联中哪两个字最
为传神?请简要分析。兀自空有
①“自”是“兀自”、“徒自”的意思,“空”是“空 有”的意思,这两个字是全诗的诗眼。
②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一是感 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 惜连与英灵做伴的草木禽鸟也不解人事,不会凭吊那位伟 大的古人。
③融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
④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 惋惜。
主旨分析——杜甫写这首诗,仅仅
了凭吊诸葛亮吗 ?
不是。
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自况。诗人借歌 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 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 沉感慨。同时表达了对刘备与诸葛亮君臣际 会的羡慕之情 。
课堂小结
蜀相 吊古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起
写景
承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咏史 转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抒情
合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当堂训练
D
沉郁顿挫
对《蜀相》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 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B.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 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 C.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 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真挚, 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情境默写
1.《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_三__顾__频_烦__天_下_计_,__两__朝_开__济_。老臣心。
2.《蜀相》中,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衬托出的庄严肃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气氛,并抒发凭吊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 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免责声明
该内容由本站网友收集、分享,版权归作者,如有侵权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请将他收藏并介绍给身边朋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www.pptxz.com/app/17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