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PPT课件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扬州慢》PPT课件下载,共16页。
导入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
教学目标
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
2、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
3、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
一、解题
慢 扬州
扬州别称:
广陵、维扬、江都、芜城、吴州、
邗(hán) 、南兖(yǎn)州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
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
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调单指字数。《扬州慢》共
—— 《旧唐书·地理志》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
扬州富庶甲天下。一首慢词。
——《资治通鉴》
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
阳(今属江西)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 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
背景: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绍兴
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
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曰的荒凉,追忆昔曰的繁华,发
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曰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曰山河残破的哀思。
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
读正音
《扬州慢》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 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
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
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
/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读小序: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
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
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
(1)词作的时间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
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
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2)作者的情感(予怀怆然)
(3)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
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4)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之悲也)
离之悲 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残破的悲思
《王风·黍离》王风:王都之风,即东周王城
洛邑一带的乐调。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
,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shǔ):黍子,农作物,
形似小米,去皮后叫黄米,煮
熟后有黏性。离离:行列貌。
一说低垂貌。行迈:行走。靡
(mǐ)靡:行步迟缓貌。中心:
心中。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
噎(yē):堵塞,气逆不顺。
此处以食物卡在食管比喻忧深 气逆难以呼吸。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 ,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排列成行,高粱苗儿茁壮生长。走上旧地步履迟缓,想起往昔黯然
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
在上的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远走?
四、赏析诗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
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故
物皆着我之色彩。”(有我之境),能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吗?
1.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2.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3.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4.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入分析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赏析诗句妙处。
“自胡马窥江去后”交代“荠麦青青”景象由战
火所致。以至于连园林荒废、草木荒芜之景都似在倾
诉厌战之情。描图景
作者巧用拟人手法,将废池、乔木人格化,连“废
池乔木”都“犹厌言兵”,不难让人想到“木犹如此,
人何以堪。”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
自然千百倍于“废池乔木”。
明手法
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
恨。
析效果、点情感
入分析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渐”字表明诗人伫立时间之久。
“清”渲染了凄清的气氛。哪两字运用极妙,请简要赏析。
解释含义
暮气苍茫,凄清的戍角在寒气中吹着,凄惨、冷落的气氛笼罩着 劫后的空城。
勾勒意境
“清角吹寒”已为名都沦落增添了悲凉的色彩,再用“空城”极 写扬州惨遭破坏的现状,作者巧妙地寓情于景,在交融的情与景中饱 含着对外敌入侵的控诉,对南宋偏安的不满,也展示出对国运多艰
的哀婉。
明确手法、分析情感
本赏析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这里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用典/化用 化用了杜牧诗句:“二十四桥明
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对比 今夕对比,来反衬今日扬州的清
冷空寂、凋败残荒
动静结合 波心荡,冷月无声。
作者不直接写内心凄苦悲凉之感, 移情于景(物) 而是细致描摹夜色下旧物仍在却面 目全非的扬州空城景象。
本赏析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尾句写桥边的红药还是一年一度的盛
开着鲜艳的花朵,这样美丽的景象却无人欣
赏。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
空城的感伤而已,含蓄地抒发词人的今昔之
慨。这里用昔日繁华的痕迹,来增强物是人
非,山河变异的悲伤感情。此处以景结情以
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同时运用反问的语
调蕴含着词人内心无比的悲怆与无奈。
小结本词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 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我们可以思接千载,体验词人 为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给予词人极高评价:“古今词 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 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免责声明
该内容由本站网友收集、分享,版权归作者,如有侵权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请将他收藏并介绍给身边朋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www.pptxz.com/app/17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