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PPT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书愤》PPT教学课件,共29页。
素养目标
1.了解陆游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分析艺术手法,深入探究“愤”的内涵和根源。
3.理解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
4.背诵全诗。
导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8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诉衷情(70岁)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新课导入
金复国
示儿(85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了解作者
陆游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陆游“六十年来万首诗”,一生存诗9400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陆游诗歌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也有很多抒写日常生活的清新之作。
背景介绍
本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62岁,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赋闲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题目解说
书愤
①书:书写
②愤:愤慨,愤懑
③标题的含义是:书写愤慨的意思
思考:
1、所“书”何事?
2、所抒何“愤”?
3、如何“书 愤”?
主题归纳
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艺术特色——如何书愤?
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①用典:塞上长城、出师一表。效果:委婉间接、言简意赅。
②借古讽今:尾联高度赞扬诸葛亮,实则对南宋朝廷偏安于江南、偷安一时的讽刺,抒发了诗人极大的愤慨。
③对比:气如山、鬓先斑;塞上长城、空自许
①用典:塞上长城、出师一表。效果:委婉间接、言简意赅。
②借古讽今:尾联高度赞扬诸葛亮,实则对南宋朝廷偏安于江南、偷安一时的讽刺,抒发了诗人极大的愤慨。
③对比:气如山、鬓先斑;塞上长城、空自许
爱国诗句积累
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
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
6.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
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8.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
9.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柳宗元
10.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
11.终当移孝作忠臣,为我国家扶厄运——左宗棠
免责声明
该内容由本站网友收集、分享,版权归作者,如有侵权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请将他收藏并介绍给身边朋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www.pptxz.com/app/17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