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PPTXZ解意为:PPT下载的头字母
首页> 课件PPT> 语文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教学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教学课件

内容介绍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PPT教学课件,共48页。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有关知识,认识孔子的思想主张,明确《论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3.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思考它们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培养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实践的意识,提升自己的修养。

轴心时代

至今人类依然靠着那时所产生、所创造以及所思考的东西生活。每值新的飞跃产生之时,人们都会带着记忆重新回归到那轴心时代,并被它重燃激情。“轴心时代”奠定了人类最重要的这四个古文明的基础,人类社会此后的发展,都是在这个时代开创的格局中继续进行。——雅思贝尔斯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作品简介

《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属于语录体,共二十篇,492章,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文学常识

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旧注本有《论语注疏》(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 朱熹的《论语集注》,清 刘宝楠《论语正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等。

“四书”与《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书五经”。其中,六艺又指礼、乐、射、御、书、数。

文本探究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讷言敏行和好学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荀子》:“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孔子不“画”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学习让人快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2.学习要反复实践。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习须择善而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4.学习是为自己成德。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

以学求仁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

“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好学”的内涵

1.“好学”应有勤勉的学习态度。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好学”应贵有恒的学习精神。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好学”应有学习的优秀榜样。

就有道而正焉

见贤思齐

4.“好学”应源自人的内在力量。

“就有道”“内自省” “进,吾往也”

5.“好学”应以“进德”为目的。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君子谋道不谋食 君子忧道不忧贫

【第十二章】

译文:同学们,为什么不学《诗》呢?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讽刺时政。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多知道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孔子和《诗》

(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 ’对曰:‘未也。 ’对曰:‘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君子VS小人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与小人在“义利观”上应该有什么不同?

从人的价值标准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君子与小人在人生价值和追求上的不同,“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

在道义和利益的取舍上,君子更重视道义,而小人更注重利益,运用对偶、对比的手法强调了对义和利不同的认识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图集
免责声明

该内容由本站网友收集、分享,版权归作者,如有侵权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请将他收藏并介绍给身边朋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www.pptxz.com/app/1719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