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PPT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PPT课件,共13页。
创作背景
公元1055年,苏东坡与王弗结婚。王弗贤淑端庄,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红颜薄命,王弗于公元1065年去世。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苏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爱妻王氏,此时王弗去世整十年,便写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悼亡词。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原文再现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原文再现
梦前现实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生死之隔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里之隔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岁月之隔
小结: 对亡妻的无限思念对落拓的身世之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解析:两茫茫:双方茫茫不相知
“不思量”,是因为每时每刻都在思量,因此“自难忘”
全词奠定哀婉凄凉的基调
生死之隔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解析:王弗葬于四川眉山,苏轼在山东密州任职——千里之远
九泉有灵也“无处话凄凉”
千里之隔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解析:为何“尘满面,鬓如霜”?
因为熙宁四年(1071),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压,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作此词时,苏轼年仅四十,说“鬓如霜”却不无夸张,我们也由此可见其生活之艰难、心境之凄凉。
岁月之隔
梦中幻境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无言之隔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小结:梦境的淡淡追述思念的无穷无尽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解析:“忽”不仅体现出梦境恍惚,还映射了他的迫切之心。
“小轩窗,正梳妆”运用白描的手法
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解析:“此时无声胜有声”,万千思绪尽在其中
呼应上文“无处话凄凉”
近在咫尺却有“无言之隔”
梦后现实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解析:“年年”:既指已过去的十年,也指未来无尽岁月
“短松冈”和“肠断处”均指“千里孤坟,以示亡妻视角
亡妻在九泉之下的思念中,也反复经历着“四隔”
(“四隔”:生死之隔,千里之隔,岁月之隔,无言之隔)
免责声明
该内容由本站网友收集、分享,版权归作者,如有侵权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请将他收藏并介绍给身边朋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www.pptxz.com/app/17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