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回应「开房贷水龙头」藏鹰派讯息:换屋宽限延至18个月;坚持新青安集中度不放水?
央行延长换屋宽限至18个月,被解读将在18号理监事会议续守房贷集中度,对沖次贷风险。
(前情提要:台中海线房市惊爆「跌破3字头」,房仲苦笑:租客能买个睡觉的地方 )
(背景补充:新青安鬆绑千亿元,台湾房价续涨?专家警告首购族小心吃下「甜蜜陷阱」 )
本文目录
- 延长期限,但闸门仍未开
- 贷款集中度是最后防线
- 政策错位考验三方博弈
- 18 日记者会成为分水岭
行政院上周让「新青安」贷款跳脱银行法72-2上限后,市场一度期待房市资金将全面解冻。然而中央银行今( 8)在新闻稿宣布,将换屋族必须出售原屋的期限从一年延长至 18 个月。
为何对应政院的要求,仅宣布这项幅度有限的调整,央行在政治压力与金融稳定之间做出的精準拿捏,也被外界解读为 18 日理监事会议恐维持「鹰派」基调。
延长期限,但闸门仍未开
央行解释,近期交易量降温,部分换屋自住族反映一年内无法完成卖屋流程,延长至 18 个月是「顺应市场实情」。央行补充,这并非全面鬆绑,而是针对真实换屋需求进行「人性化」调整。换言之,除非确实先卖后买,否则仍受现行成数与贷款集中度规範所束缚。
贷款集中度是最后防线
自 2020 年底祭出选择性信用管制以来,央行始终把不动产贷款占比视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核心。过去央行在公开文件多次强调:「中长期房贷即使具政策目的,银行仍须承担房价波动。」此番话凸显其对次贷风险的警觉,也说明为何即便行政院放宽「新青安」,央行仍选择只在换屋期限上微调,而不动核心管制指标。
政策错位考验三方博弈
当政府力求活络房市、银行追求放款收益,央行却强调金融稳定,三股力道在房贷市场交错。银行同时面临「放多赚多」与「放过头挨罚」的两难;自住与投资买盘则必须从看似矛盾的讯号中判断下一步。眼下「新青安」虽突破《银行法》 72 之 2 的 30% 上限,但只要贷款集中度规则不变,市场仍难见到资金洪水般涌入,形同政府喊开「房贷水龙头」,但仍不见有水流出。
18 日记者会成为分水岭
外界普遍预期,央行将在 18 日理监事会议上重申对房价泡沫与次贷风险的关注。若政策基调未变,「新青安」带来的买气将被贷款集中度这道闸门持续节流,房市可能维持「软着陆」格局。投资性需求受限,自住需求则因换屋宽限延长而稍得喘息,交易量与价格预料难脱温和整理。
在国内外环境充满不确定的大背景下,央行透过有限鬆绑展现「精準管理」的态度,既回应行政院照顾民生的诉求,也守住金融稳定最后防线。下一步,就看 18 日理监事会议如何用行动再次划定房贷水位,为这场政策拉锯下注脚。
台中海线房市惊爆「跌破3字头」,房仲苦笑:租客能买个睡觉的地方
房市比特币「黄金交叉」来了!帅过头喊房价再跌2成:2025必有第八波打房、分两次打
杨金龙:台湾房市「软着陆」见初效,但央行管制不会放鬆,不想重演日本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