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议会新近提出对加密货币“监管而非禁止”的立场
印度议会内政事务常务委员会建议在明确的法律框架下监管加密货币,而非全面禁止。尽管该委员会的报告详细列举了数字货币在欺诈、洗钱和有组织犯罪中的惊人作用,但仍提出了这一建议。
这份聚焦网络犯罪的第254号报告提议,应依据《外汇管理法》(FEMA)将加密货币正式定义为"数字资产"。此举将使整个行业接受严格的政府监管,包括反洗钱(AML)和客户身份认证(KYC)规范。
加密货币犯罪敲响警钟
报告描绘了一幅严峻的图景,列举了加密货币助长的各类网络犯罪,包括挖矿劫持、庞氏骗局式交易应用、勒索软件支付,以及暗网上使用代币交易毒品、武器和儿童性剥削等。
来自内政部和中央调查局的调查人员还警告了洗钱网络的存在——通过空壳公司分层处理傀儡银行账户和加密钱包、点对点转账甚至黄金购买。此外,"数字拘禁"、人口贩卖和虚假招聘等骗局也利用加密货币进行勒索欺诈。
问题规模令人震惊。委员会指出,2019至2024年间接获超530万起网络犯罪投诉,其中85%涉及金融诈骗,多数与加密货币相关。同期报告总损失超过3150亿卢比(约合38亿美元)。
这一严峻现实表明,亟需厘清印度加密货币应用与社交媒体炒作的界限。
监管是必要之恶
尽管发现诸多问题,委员会仍认定全面禁令收效甚微。相反,其敦促对加密货币交易所实施牌照管理,并遵循与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相同的国际标准。报告还呼吁制定明确税收规则,指出当前30%税率和1%源头征税(TDS)处于法律真空状态。
这种务实态度可能引发行业巨变。此前在法规缺失环境下,已有如印度上市公司Jetking通过私募配售扩展比特币战略等案例。
委员会同时认可稳定币潜力,但强调只有印度储备银行可在严格审查下授权卢比锚定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