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开启「加密货币换数位泰铢」沙盒测试,让观光客扫码付款
泰国启动「加密旅游沙盒」,外国游客可将比特币换泰铢消费,严格禁止直接加密支付,观光与金融科技结合引发各界关注。
(前情提要:泰国将全面开放「旅游加密支付」,观光大国力拼数位转型 )
(背景补充:泰国清迈的 Web3 数位游牧人的真实所见 )
本文目录
- 加密旅游沙盒是什么?
- 从普吉岛试点到全国
- 旅游业者还「不懂」
- 加密观光正红
泰国再度把观光业推到加密经济最前线。7 月 17 日,泰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与泰国中央银行 (BoT) 宣布启动全国「加密旅游沙盒」,让外国游客可以把手中的比特币等数位资产兑换成数位泰铢,再透过受监管的电子钱包扫码付款。
过去泰国已多次尝试让旅游场景接受加密货币,本次计画规模由先前普吉府单一景点扩大到全国。但详细使用规章与办法,目前仍不清晰。
加密旅游沙盒是什么?
根据曼谷邮报,这个「加密货币换数位泰铢」沙盒测试为期 18 个月,可视成效延长。流程设计强调「不碰非法定货币支付」,游客先在持牌交易所把加密资产换成数位泰铢,再用受泰国央行监管的电子钱包扫码消费。
所有过程的角色:交易所、经纪商、电子钱包民间业者,都必须取得泰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牌照并遵守反洗钱规範。
这替泰国的旅游热点给出了新支付选项,也回应近期政府推动数位金融的方针。官方希望藉免去汇兑手续与信用卡授权流程,吸引对加密资产熟悉的高净值客群,加快疫情后观光复甦。
从普吉岛试点到全国
2024 年底,时任总理塔克辛·西那瓦提出「普吉沙盒」,构想让游客在普吉岛直接用比特币结帐,虽然最终仅停留在概念阶段,但经验促成当前加密货币的国家级规划。
泰国 Binance 执行长 Nirun Fuwattananukul 认为最大差异在于监管层次,他说:
「这次由 SEC 与 BoT 亲自上线,不再是地方自发,代表政策正式纳入金融基础建设。」
範围从单一岛屿扩大到全国,显示主管机关在加密友善与审慎管控间寻求新平衡。同时也回应先前业者呼吁,希望把加密支付纳入正式法规框架,减少灰色区域。
旅游业者还「不懂」
SEC 通告列出多重门槛:持牌业者需执行 KYC、客户尽职调查 (CDD) 与链上鉴识工具,并定期对 AMLO 提交报告。泰国 SEC 官方公告强调,任何交易一旦遭标记为可疑,必须在 24 小时内通报。泰国也正在修法,要求交易所揭露发送方与接收方地址,强化可追溯性。
不过旅游业者仍忧心落地细节。泰国旅游业理事会副主席 Bhummikitti Ruktaengam 提醒:「监管机关还没说明哪些币种能用,旅游业者也不确定如何配合 KYC。」他担心若配套不足,热点地区恐再现洗钱疑虑。
加密观光正红
泰国观光年访客量曾突破 4,000 万,疫后仍在观察复甦期。
加密货币直接换数位泰铢沙盒若能顺利运行,不仅替旅游业增加收入管道,更可能成为国际跨境支付的新模範。泰国政府把计画定位为「数位资产与观光深度整合示範」,期盼利用泰国的观光强势取得金融上的用例优势。